1957


港专的前身,全港首间提供业余工业教育的民办院校 - 旺角工人夜校成立。
1960

当时旺角工人夜校已洞悉工业发展,率先开办车床打磨、电工、汽车维修三大支柱培训课程,协助劳动阶层掌握一技之长。
1978

七十年代起,青年工人逐渐重视教育水平,工余进修日趋迫切。因此,旺角工人夜校开办中一至中三课程,并规划用三年时间,筹办中四及中五课程,正式迈向中学教育。
1979


工业技术日新月异,社会开始重视专业技能,旺角工人夜校因而开办第一个海外专业学会备试课程 - 电讯技术员课程。修毕学员可应考英国伦敦城市工联学会(City &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)的电讯技术员考试,学历属国际认可,为会考成绩未如理想的青年提供新希望。
1986

旺角工人夜校大力扩展专业学会备试课程,延伸至如公司秘书、电子电机工程、簿记及会计、计算机等、英语等行业。此外又提升办学层次,从预科至相当于学士学位程度。课程提供多个入学点,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有机会登上大学之门或投身专业,此模式可说是香港最早推行的「资历架构」。
1987


面对时代的转变,由以往着重基础文化知识,转为专业资格进修,旺角工人夜校正式改名为「香港专业进修学校」。
1990

港专设立「专业进修资料服务中心」(ISCOPS),为市民提供专业学会和公开考试的免费资料及咨询服务,协助市民寻求最合适的专业进修途径。
1992

港府成立再训练课程试验计划, 是现时再培训计划的前身, 本校是唯一非公营机构,接受港府委托为法定训练机构,首个开办之课程为「中文数据输入操作训练课程」,除注重技能培训,更最早引入社工提供转业心理辅导,配套全面,成为当时培训课程的先驱。

随着雇员再培训局成立,港专随即成为该局首批认可培训机构之一。
1993

因应香港回归,为培育中港两地的通用人才,港专与国内多所院校、机构合作,在本港开办中国课程。

获国家教育员委会批准,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委托,港专在港独家办理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」,港澳台人士及海外华侨可在港参与考试,考取等同国内大学的同等学历。
1996

增设西洋菜街校舍,成立「香港专业进修学校(旺角)」,开办适合中五或中七毕业生修读的全日制文凭课程。

成立「香港专业进修高等学院」,开办海外院校学历的学士和硕士课程,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升学阶梯。自此港专踏上了大专路。

港专开办的再培训课程大受欢迎,位于亚皆老街的全新培训中心开幕,以应付每年收生达5,000人的需求。
1997

首创自资的再培训资源中心,获再培训局肯定和资助,成为全港首个、也是当时唯一的资源中心。
2001

配合政府于2000年提出扩阔专上教育学额的政策,港专锐意发展专上教育,开办首批获政府认可的高级文凭课程。
2002


随着港专迈向专上教育,徽号亦与时并进。新校徽保留以「工」字为主体的特征,有劲地跃起的箭咀及鲜明的橙色充满朝气和活力,附以「专业办学,希望所在」为口号,标志港专的新发展。
2003

获教育统筹局委任,接办九龙及港岛区19所官立夜校的成人夜校课程,包括夜中学、英文专修班及成人基础教育课程,「港专成人教育中心」正式成立。
2005

鉴于全日制课程人数不断上升,发展愈见规模,课室不敷应用,港专增设红磡都会校舍,为学生提供完善学习设施。

为配合政府新推行的资历架构,港专推出全港首创、政府认可的「通用文凭课程」,资历等同中学会考五科及格,专为失意于中五会考或完成中四的学生而设,完成课程后可衔接相关高级文凭课程,提供一条在主流学制以外,取得更高学历的途径。

港专继续获教育统筹局委任,除开办九龙及香港区的成人夜校课程,更伸延至新界区,成为全港唯一获政府委托开办资助成人夜中学课程的办学机构,足证本校在持续教育的成就获得认同。

由本港不同范畴的专业团体组成的香港专业议会成立,港专及专业进修资料服务中心担任议会的秘书处,除日常会务外,亦协助举办各类持续进修讲座、内地交流团等,促进香港专业团体及内地的联系,为两地人才发展作出贡献。
2006

首办全港青年歌唱大赛(后名为「全港中学校际歌唱大赛」),为青年人提供发挥潜能、展现自信的平台,比赛大受欢迎,往后每年的参赛学生数目递增,成为中学界年度盛事。
2007

港专成立50周年金禧校庆,除举办了连串庆祝活动,并以「汇通.卓越.大专路」为校庆口号,锐意为本港培育优秀人才,并朝向大专发展的路径而努力。
2008

3-3-4新高中学制推行下,全日制副学位学生人数不断递增,加上政府重点发展教育产业,故港专积极扩展校舍规模,首间设于港岛区的铜锣湾校舍正式开幕。

为帮助校内学生打好语文基础,港专构思于铜锣湾校舍发展崭新语言中心,提供优质配套,提高同学对语文兴趣,计划成功获教育局「质素提升津贴计划」拨款资助港币165万元。
2009-2010

获政府批准,拨出马鞍山空置校舍予港专开办专上课程,成为港专首间专为高等教育而设的独立校园。随后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680万翻新校舍,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崭新的学习设施。校舍命名为「港专赛马会马鞍山校园」,于2010年正式启用。
2010

港专的教学理念获慧妍雅集欣赏及认同,并获捐资140万翻新何文田校舍,命名为「港专慧妍雅集大专教学楼」,为毅进计划及通用文凭学生优化学习环境及配套设施。
2011

为推动社会科学研究,探讨社会问题,成立「港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」,举办公开讲座、学术研究等,首个系列讲座探讨香港居住问题,邀请到唐英年及梁振英先生首次同台论述未来房屋政策,成为全城热话。

港专开办首个博士课程,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。
2012

配合新高中学制及双班年,港专开办专科文凭课程,为失意于中学文凭试的考生提供多元出路,修毕课程后可衔接高级文凭,继续升学。

港专文福道校舍于2012年9月正式启用。为配合个别课程设计,校舍增设多项崭新的教学设施,包括Art Studio、Cisco Lab、Mac Lab、Computer Server Rooms、健身室及篮球场,全面提升同学的学习效能。
2013

再获政府教育局分配位于马鞍山空置校舍开办学位及专上课程,于2015年正式启用。
2014


成功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根据香港法例第320章专上学院条例批准港专学院的注册; 目前,连同公立大学本地只有二十所可以颁授学位的院校。

再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$4,480万元,发展本科教育。马会的拨款包括协助马鞍山新校舍进行改建工程及开展「港专赛马会服务学习计划」。新校舍将命名为「港专赛马会本科校园」,而校舍大楼则命名为「港专赛马会大楼」。

成立「港专学院」,发展重心在学士课程,并以社会科学为重点,矢志成为一所学生首选的以社会科学为重点的本科学院,并推出首个自授学士学位 - 「社会发展研究(荣誉)社会科学学士课程」。
2015

举办港专本科校园游踪赛暨港专本科校园拓展计划启动礼,为双子校园的拓展筹募经费,为学生塑造更佳的校园环境及学习氛围。

「港专赛马会本科校园」正式投入使用,标志着港专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「港专赛马会本科校园」与「港专赛马会马鞍山校园」相距只有两、三分钟的步程,造就了港专别具特色的双子校园。「双子校园」提供多项针对学科需要的教学设施,例如模拟机舱、模拟酒店客房、运动及健身中心、餐饮训练中心、专业录像厂、创意媒体工作室、综艺馆、语言中心、学生中心、计算机中心,培育学生成为职业专才。
2016


港专成立60周年钻禧校庆启动礼,以「职业专才教育60年」为校庆口号,展现港专不断开创职业专才教育先河,为青年提供出路的教育成果,并朝向专业进修大学的发展路径而努力。